首頁 » 犬貓以食為天(寵物鮮食) » 做生鮮狗餐後的改變

做生鮮狗餐後的改變

自從去年開始接觸,研究,深入了解寵物食品的真相,並致力於推廣生鮮狗餐後,從一開始的大家持懷疑的態度看我們在變什麼把戲,到愈來愈多人願意去了解及學習如何去為家中的寶貝調理更營養,更健康的生鮮狗餐。這樣的改變,讓人相信明天會更好

這期間,看到狗子們吃了新鮮的食物,身體更健康,小毛病不藥而癒, 大毛病漸漸康復,咱們家一打試吃員的健檢報告,加上陸續加入搭夥的客人的狗,以及一些自己做生鮮狗餐的狗友提供的健檢及心得交流,在在都證明一件事,多注意自家寶貝吃的食物是值得的。

一個真理,往往需要時間去驗證,但隨著時間流逝,生命苦短的狗子們是無法等待真理來到的那天。在阿公寫的「千金難買早知道」一文中,即道出了我們恨不能早點接觸這些資訊,早點讓狗子們吃更健康,更營養的生鮮食物,而不會白白地被市售寵物食品的行銷手法誤導了那麼多年。

其實,做生鮮狗餐給自家寶貝,不僅改變了牠們,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以前是老外一族,三餐加宵夜都要吃外頭的我們,從沒去想過吃下肚的是什麼東東。加上三不五時,要囤積一些零食以防不時之需。說實話,我們也很少去留意產品標示,對報章雜誌一些專家的呼籲什麼千萬不能吃,千麼要謹慎吃的警告,更是馬耳東風,從沒放在心上。

但是自從要製作營養均衡的生鮮狗餐,開始研究一些營養學,食品的添加劑後,突然發覺,自己的飲食習慣因為狗子們而跟著改變了。

狗餐的原料,例如新鮮的牛,羊,雞肉,當季時蔬,都是每週做狗餐的當日或前日買回現做的,不會在冰箱冰超過兩天以上。即使自然派的零食也不加任何防腐劑,著色劑,這也是阿公的堅持。

正由於要求狗餐要新鮮,要有別於一般乾飼料添加了裡裡扣扣一堆添加物的不同,所以會特別去了解食品製造的過程,這些添加物的作用及如何被加進去使食物看起來色香味俱全,但其實長期吃下來卻對健康堪慮。

尤其是看了「你吃得安心嗎?」及「恐怖的食品添加物」兩本書之後,更是顛覆了我們對食品添加物的看法。

咖啡伴侶的奶油球竟然不含一滴牛奶,100公斤的黏爛碎肉,原本是廢棄物,但加了添加物,搖身一變130公斤的肉丸,然後大家吃的津津有味。

只需白色粉末,不需任何大骨,就可以熬成豚骨拉麵的湯頭。夠嚇人吧!

上班族每天的速食便當及輕食,飲料,翻翻背面的標示,一共含有幾十種添加劑?

我們從小喝到大的汽水,果汁,是用什麼色素調製出來的?

小姐們為了身材曼妙,基於方便而買便利商店的盒裝沙拉,有沒有想過它為什麼可以放上一天還那麼色澤鮮美可口的樣子?自己在家切的生菜萵苣,才一下切口就會變色,而盒裝沙拉為什麼不會?只要看過它們被放進殺菌劑中消毒或增加清脆口感,任何人看過再也不想吃了吧!

如果你對每天吃進肚子裡的食品含有多少添加物有興趣的話,強力推薦去書店買「恐怖的食品添加物」這本書。或許看完,從此想洗手做羮湯,不想再吃外食也不一定,呵。

這本書的作者曾任職於日本的食品加工廠,每天的工作是四處推銷食品加工添加劑。也是第一本揭發食品添加物內幕的書,被稱為「食品添加物之神」,這本書於2005年一出版一星期就賣超過一萬本,造成很大迴響,在雅虎日本網路書店也獲得了高達四顆半星的評價。

了解愈多,不僅在為狗子調配營養均衡的生鮮狗餐而絞盡腦汁,在實踐的過程中也不知不覺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哲學。

某日我們夫妻倆又去逛超市,看到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零食,哇,有好多新產品耶,於是一一拿下來端詳。

一看之下…

基因改造的原料,放回去吧。

添加色素, 膨鬆劑,乳化劑…, 還是別買好了。

己二稀酸甲,BHA…,呵,根本都不用考慮。

雖然說現在市面上的食品,有九成都有添加一些化學物質以保存食品以及讓食物本身看起來更美味,我們也不是像狗子一樣每餐吃,天天吃同樣的食物,那些化學物質在人體內多半會代謝掉。但是, 自從研究過相關文獻後,對於此類的添加物,還是敬謝不敏吧!

我想起了我一位堪稱美食主義的朋友,不吃標示為中國製造的任何食品,不吃任何有膨鬆劑,乳化劑的食物,添加防腐劑的食品,更是杜絕往來。

因此,再好吃的小吃,只要是發現有以上的東東,全都拒絕往來。因為,他的父親與另一半,都分別於老年及壯年時得到癌症,所以深深地影響了他的飲食習慣。

雖不至於什麼都吃有機的食品,但任何化學添加物是能避免就避免。

我想起「搶救黃金獵犬雷恩大作戰」一文中的獸醫鮑伯,也是在為了改善雷依的生活品質及治療而將市售的寵物食品全都丟出去,改餵牠生鮮的狗餐,有機胡蘿蔔汁等, 常 笑說雷依吃的比他們都還好。但是,他們一家人的飲食習慣,也的確因為雷依而改變,變的更環保,更有機,也投入了有機食品的推廣。

當我們為狗子做這些時,其實牠們也正以另一種形式回饋我們。

至少,我們的生活也因此而改變。

天然,永續,樂活,成為我們與狗子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使用FB留言意見

關於 Karen Lu

留言功能關閉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