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能量雷射?
低能量雷射是一种输出功率极低的雷射,它的能量不足以破坏生物组织的分子链结也不会改变分子结构,也不会造成蛋白质变性,更不会造成细胞破坏或死亡的现象,也不会造成局部的温度明显上升,但可以透过光能量来引起生物刺激作用(Biostimulation),也就是运用光能量来让生物分子转动或振动以及产生少量的化学反应来影响生物体。
一般的低能量雷射功率介于10 mw~500mw之间
使用的雷射波长介于630nm~1000 nm之间,属于红色光以及近红外线的波长范围
照射后的局部温度升高少于0.1~0.5℃
低能量雷射,不是像我们想像的科幻雷射枪以光能量强弱或是焦距与距离来决定穿透深浅度,而是利用不同波长的雷射光源对于不同深度的生物组织吸收所产生的影响效果(光化学效应)。
雷射波长630 ~660 nm属可见红色光,可进行浅层穴位照射,直接效用深度约为2~5mm,间接效用深度8~10mm。
雷射波长808 ~940 nm属不可见近红外线,可进行深层穴位照射,直接效用深度约为10~20mm,间接效用深度80~100mm
使用低能量雷射时,浅层或表面组织采用630 ~660 nm可见红光,深层或深部组织采用808 ~940 nm不可见近红外线
红光及近红外线对于生物体的主要影响
一、增加内啡肽(Endorphins)
二、增加ATP
低能量雷射能做什么?
『低能量雷射早在18年前就已经广泛应用在医学领域,包含软组织受伤、颈部疼痛、肌腱炎、关节炎、足底筋膜炎、外侧上踝炎以及伤口愈合等。超过300项临床实验2000多篇的报告诸多论文证实雷射医疗的功效与确实性。 2002年,美国国家药物及食品管制局(FDA)正式承认雷射医疗确实对于腕管症候群及相关保健问题能够有效治地治疗后,低能量雷射医疗在美、英、德等国家广泛地使用。』
—-慢性病治疗的新曙『光』 雷射针灸—吴季华著 2011
低能量雷射这几年也在台湾普遍起来,各大中小医院复健科以及中医、传统医学科也都可以看到使用低能量雷射的治疗仪器与设备。健保也对许多治疗项目使用低能量雷射治疗提供健保给付。例如皮肤科的慢性皮肤溃疡(Chronic ulcer)、带狀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分节性白斑(Segmental vitiligo)。市面上也出现一些居家使用的低能量雷射治疗机甚或是笔型或手持型的低能量雷射治疗或是低能量雷射照护器。
低能量雷射的功能:
增加内啡肽
增加ATP
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细胞膜稳定,促进血管的增生,改善微循环
促进胶原增生:促进胶原蛋白及蛋白质的合成,进而达到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促进RNA及DNA合成:促进胶原蛋白及蛋白质的合成,进而达到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增强纤维母细胞活力及增强噬菌作用:伤口愈合过程中增加白血球吞噬作用,增加纤维母细胞之数量
促进肉芽组织及结缔组织生长
刺激乙酰胆碱放出
降低疼痛神经组织的应激性
抗发炎与止痛
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免疫等功能
低能量雷射效果:
加速伤口愈合
止痛
消炎
根据中医针灸原理操作能有接近实体针的效果
低能量雷射治疗用途:
急慢性扭伤、拉伤、肌腱炎、肌筋膜疼痛症
三叉神经痛
疱疹后神经痛
治疗压疮伤口、糖尿病伤口
干癣、异位性皮肤炎、慢性寻麻疹、异位性皮肤炎、慢性荨麻疹、挫疮
龋齿治疗或牙科质料后的伤口愈合或口腔黏膜伤口愈合
齿龈炎、口炎
各种需要止痛消炎的症状
舐性肉芽肿
滑液囊炎
退行性关节病变、骨关节炎
椎间盘病变
挫伤、血肿、瘀青
肌肉骨骼创伤
腕隧道症候群、腕管症候群、网球肘、五十肩、痛风
配合穴位及中医五行原理治疗特定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