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樂狗千金爸
過去認為植物所需要的主要養分是氮、磷、鉀,所以就誕生了化學肥料,化學肥料或許帶給農民與消費者更大的果實、更豐富的產量。然而這些作物卻脆弱地出現許多奇怪的病蟲害,而為了撲滅病蟲害,人們只好開始大量採用化學藥劑及農藥來撲滅病蟲害,更有甚者,開始改造農作物的基因。
但是作物遲早是要進入人類的肚子裡,直到人們開始不斷出現各種奇怪的病症時,才驚覺化學藥劑及農藥的殘留,對人類乃至其他生物的危害是難以想像的,更別提化學藥劑及農藥對於土地與環境的危害了。 人類同時更進一步發覺,那些過於簡化的營養成分、科學分析所製造出來的化學肥料,除了讓產量提高之外,反而讓作物的抵抗力變差,蘊含的營養成分變得更少。
於是人們開始嘗試以自然的有機方式來種植作物,儘管產量不如之前豐盛,但是作物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更強了,營養成分也更為豐富。各個國家也開始不斷地擴增有機農業的種植面積。
上述的近代農業發展歷程,歷歷在目,而如今我們自己以及毛孩子犬貓的飲食方式,是否正踏上同樣錯誤的路程?
更過去
農作物—>天然種植、水肥—>物理性防治病蟲害
犬貓—>餵食剩食殘羹、野外獵食
過去
農作物—>長期使用化學肥料—>長期採用農藥防治病蟲害
寵物—>長期餵食充滿人工添加劑的飼料乾糧罐頭—>長期使用農藥製成的內服外用藥來防治病蟲害
現在與未來
農作物—>有機天然種植—>不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
寵物、毛孩子呢?
現在與未來呢?
生物所需的營養不是單純科學分析出來的幾十種成分就可以概括而論的,即使是NRC(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與AAFCO所公布的營養需求建議的內容也無法完全涵蓋。你可以分析一顆橘子所有的成分,但你無法以所分析出來的所有已知成分組成一顆橘子。
然而,卻始終有一些“專家”武斷地以為眼前所發現的,就是生物體所需的全部,並且認為將所有「已知」的營養成分,運用各種人工方式來合成製造,再分門別類調和在一起,就可以維持生物體的健康與壽命。
事實上,生物體所需的養分比目前科學家發現的還要多,而且存在的形態以及運作調和的情形比目前科學家所理解的還要複雜,人工合成的養分是無法完全取代真實的自然食物的。如果你認同農作物植物栽培的歷程在走了一趟冤枉路之後,重新走回自然有機的正確道路了,那麼人類、伴侶動物乃至其他生物還要繼續重複這樣的錯誤旅程嗎?
我們吃下肚的應該是完整的真正食物而非區區幾種營養成分而已
翻開營養學的發展歷程,從簡化營養素,以化約論(註)武斷地詮釋營養素與疾病之間的關係;從仇視動物性蛋白質、油脂,到每隔一段時間就鼓動某一種營養素的追求熱潮;從精緻食品工業,到現在的健康食品工業,乃至所謂生技產業……幾乎都是利用營養學微觀而片面的知識,以武斷而且誇大單一營養素重要性的方式來行銷,而這樣的手法在寵物食品產業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
這種行銷手法把單一營養素在生物體維持健康的局部角色,微妙地放大成為追求健康的單一目標,從人類食品到寵物食品,無一倖免。誇大的行銷訴求以及被扭曲的營養學,讓我們從此遠離真正的食物,卻也從來沒有真正遠離疾病。
蛋白質、油脂、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巨量與微量礦物質,乃至各種持續被發掘出來的營養素,每一種營養素與健康都不是單純一對一的關係;每一種營養素之間交錯的微妙平衡,都是生物體健康的重要關鍵。
但是,我們一方面承認各種營養素與健康之間的關係很複雜(所以發展了營養學),另一方面卻又利用營養學的研究來製作含有簡化的營養成分的精緻食品,同時誇大行銷單一營養素對於健康的功效。殊不知吃天然的食物雖然是一種簡單的行為,卻才是真正認識而且重視各種營養素與健康之間的複雜關係。
(註)「化約」(reduction)是指科學理論之間的某種關係。這種關係被視為一種演繹關係。簡單地說,根據化約論,所有的巨觀(macro)理論都可以被化約到微觀(micro)理論。
無論是對動物還是人類來說,食物吃天然的最好,任何以人工化合物調配的食品都無法取代,因為天然食物擁有相當多的營養成分,其豐富性遠超過目前我們所知道的。
我們經常可以從新聞報導看到,又有哪些科學家發現了某種食物中的某類營養成分,換句話說,現有的科學知識對於食物中含有多少種營養成分,仍然所知有限,所以完整的營養攝取,應該要透過天然的食物,而非根據有限科學知識所知道的少數營養成分。
此外,天然食物當中的養分比較容易被生物體吸收,而那些人工合成的營養成分,以及過度加工、充滿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可能導致無法完全消化、吸收、利用,也不一定能代謝完全,更不保證往後數年不會有任何不良的反應發生。
「科學家、專家在人類知識與科技發展的貢獻,無庸置疑!
但是,科學家、專家在知識與科技的應用上,有時候往往是一場災難!」
討論串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furkidsfood/permalink/3531828416848070